婴儿大动作与精细动作训练指导

发布时间:2025-04-25   来源:510健康网    
字号:

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

手机查看

妈妈对宝宝的抚触,既是身体的接触,也是妈妈和宝宝心灵的交流,它传递着无限的爱和关怀。随着宝宝一天天的长大,妈妈需要进一步给宝宝进行动作训练了。动作训练是抚触的一种延续,1岁以内的宝宝虽然还不会走路,但是爸爸妈妈们也不要忽视锻炼宝宝的运动能力,小儿动作的发育非常重要,包括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,从坐、爬、走、翻身道婴儿的手部动作,都是妈妈们要给宝宝做的训练。

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的发育是紧密配合的,因为很多人体的活动需要同时协调运用这两种技能。在宝宝3个月大时,你可能会注意到他躺着的时候把双手放在胸前(即大动作),然后玩手(即精细动作)。要帮助宝宝精细动作和大动作的发育,你应该观察宝宝使用自己的手指、胳膊和腿的方式,然后给他提供其他按相似方法活动身体的机会,也许是给宝宝另一个玩具,或让他换一个位置玩,来增加一点难度。

第一个月内,宝宝身体十分弱小,身体刚刚开始发育,所以只能进行一些简单、轻巧的训练。

1.抬头训练:包括竖抱抬头、俯腹抬头、俯卧抬头。

竖抱抬头:在给宝宝喂完奶以后,竖抱着宝宝使其头部靠在大人肩部,轻轻拍打其背部,这时幼儿会自然抬头打嗝。此时大人不要扶住幼儿头部,让其自然抬头以锻炼颈部肌肉,每日重复4-5次即可。

俯腹抬头:在宝宝空腹时,将幼儿放置在大人胸腹之上,使其自然俯卧在大人腹部,大人可以用双手给宝宝的脊部按摩,此时宝宝一定会非常开心地抬起头来。

俯卧抬头:在两次喂奶中间,让BB俯卧并抚摩小儿背部,大人可上下晃动双手逗得幼儿抬头。

第二个月时,宝宝要新增转头训练和爬行训练。

转头训练可以训练孩子的颈部张力。而爬行训练可以促进宝宝大脑发育,开发智力、激发情绪等,如果不训练及时,宝宝易得大脑统合失调症。

1.转头训练:这个训练可以由爸爸妈妈合作完成。爸爸抱着孩子,使其面向前方。妈妈站在宝宝面前左右晃动,呼唤宝宝的名字,逗得宝宝左右转动脑袋寻找妈妈。

2.爬行训练:将宝宝放置成俯卧状态,用手抵住宝宝脚底,此时宝宝会用全身的力量向前窜,这种初步的爬行运动也是幼儿与生俱来的本能,不过也需要训练。

第三个月时,可以进行翻身训练。

翻身训练:此种训练最好在两次喂奶之间进行,不然对宝宝的胃部发育不利。将幼儿以仰卧姿势平躺于床上,把宝宝的左腿放在右腿上,此时大人用左手握宝宝左手,拉着他进行翻身动作。继而用右手手指刺激小儿背部,使其主动向右翻身,呈俯卧状。重复数次,到月末孩子就会自己翻身啦。

第四个月时,前三个月的内容要继续训练,还要增加拉坐训练。

拉坐训练:幼儿仰卧于床上时,大人握住幼儿的手,将其拉坐起来。大人切忌过度用力,要让宝宝自己用力坐起来。每日训练数次,争取能做到宝宝坐起来时头能伸直,不向前倾。

第五个月时,家长又要有新任务了,就是帮助宝宝进行直立训练和靠坐训练,能促进幼儿平衡感的协调发展。

1.直立训练:两手扶着孩子腋下,让其以直立的姿势站立在你的腿上,扶着宝宝跳动,每日数次。

2.靠坐训练:将幼儿放在有靠背的沙发或者椅子上,让其练习靠坐,家长可以给予一定的支撑,支撑力量要逐渐减少,训练时间为每次10分钟左右即可。

第六个月时,继续前面的练习,在此基础上宝宝还要练习独坐、匍行和体操。体操训练是为了更好地将抬头、直立等动作做得更加熟练。

1.独坐训练:独坐是在靠坐的基础上进行的。当幼儿靠坐较稳时,可慢慢抽离其支撑物,切记不可突然抽离。

2.匍行训练:此项训练是在原来爬行的基础上进行的,原先只是在原地打转,而匍行是要向前爬行一段距离。家长可以用一只手抵住幼儿脚底,另一只手提起幼儿腹部,使其不断往前爬行。

3.体操训练:扶稳婴儿随着音乐练习站立,准备向前走,训练时间每次不宜超过一分钟。

第七个月时,继续训练爬行、连续翻滚和体操。

1.爬行训练:此时的爬行训练要尽量让孩子的腹部离开床面,可以用一些玩具引诱幼儿爬行。在训练时,还可以用毛巾提起腹部,练习手膝的支撑力,为过渡到手足爬行作准备。

2.翻滚训练:训练幼儿从俯卧到仰卧,再从仰卧转到俯卧,再从俯卧转到仰卧的过程。

3.体操训练:体操训练最好在餐后一小时进行,在成人的帮助下练习上下肢的爬行、站立等动作。

第八个月时,我们还要继续帮助孩子进行爬行训练。因为爬行是大脑综合能力的训练,对孩子的智力发育非常重要。此外,家长还要帮助孩子进行拉物站起训练。

1.爬行训练:和第七个月类似,坚持做即可。手膝爬行能够更大地扩大婴儿的活动范围,也是训练婴儿空间、距离的概念和身体平衡功能的方法。

2.拉物站起训练:让幼儿仰卧在床上,自己坐在他的正对面,双手伸出,让宝宝拉住自己的双手站起来。这时候家长要注意,切勿用力拉扯幼儿,让孩子自己发力。

第九个月时,宝宝训练的内容逐渐多了起来,包括花样爬行、帮助站立、坐起并迈步。

1.花样爬行训练:由于之前几个月宝宝一直在练习爬行,很多动作都从不熟练到熟练了,所以现在你可以用他喜欢的玩具逗逗他,使其前后左右不停地爬来爬去。

2.帮助站立训练:大人可以牵着小孩的一只手让其站立,站立3-5分钟即可。期间可以用玩具逗幼儿,使其处于兴奋状态。

3.坐起并迈步训练:在幼儿处于仰卧或俯卧状态时,示意其坐起,用玩具逗引他向前后移动。

第十个月时,可以进行更加有难度的训练啦。扶行到独走、站起坐下,都是宝宝即将要学习的。

1.扶行训练:可让幼儿扶住椅子或者推车迈步,这时家长要在一旁看守,以防孩子没有走稳而摔倒。

2.起坐训练:可以在宝宝坐立时用玩具或者零食逗引宝宝,使其能灵活做到站起和坐下,并且鼓励宝宝进行各种姿势多种体位的活动。

第十一个月时,可以给宝宝踢球啦,踢球能锻炼宝宝大脑的平衡度,促进眼、足、脑协调发展。家长还可以给孩子玩爬越障碍的游戏,这种游戏能增加宝宝爬行的熟练程度,还能锻炼智商和情商。

1.踢球训练:可以给孩子购买充气的软质皮球。在宝宝和家长一起踢球,在整个过程中,球飞来飞去,宝宝的视线和身体也跟着球旋转。

2.爬越障碍训练:11个月的宝宝具有熟练的爬行技能和极强的攀高欲望,家长可以把家里的被子堆的高一些,让孩子爬行,宝宝应该会十分开心。

在第十二个月时,宝宝已经快要一周岁啦。这时候的幼儿已经能随意爬行,独自站立了。现在家长要做的就是训练孩子独走和蹦跳。

1.独走训练;开始可以自父母之间学着走,因为父母可以随时搀扶,慢慢的,父母要放开手让孩子独立行走几步,还可以用拖拉玩具的方式可以增加独走的兴趣。

2.蹦跳训练:幼儿可扶着床沿、沙发训练,家长可以给孩子喊口令或放音乐,让孩子跟着节奏蹦跳。

婴儿大运动训练的原则

1、按照神经心理发育规律进行;

2、从小儿的实际发育水平开始;

?3、坚持长期教育和训练;

4、早教与保健相结合;

5、以儿童为中心,贯彻积极参与的原则;

6、发挥家长的积极主导作用;

7、个别化的早教训练。

精细动作训练:

1~3月龄的宝宝

动作特点小手半开会吮吸手指和玩自己的小手

随着宝宝逐渐长大,小手掌大部分时间都是半开着,而不再像以前那样呈握拳状,小手也慢慢从被动抓握发展到有意识地主动抓握,例如能握住拨浪鼓2~3秒不松手。3月龄左右时,宝宝最显著的进步是开始玩自己的小手:他可能会盯着自己的小手看,或用左手抓住右手的一两根手指,有时还会将小手放进嘴里吮吸拳头和手指。

妈妈培养对策进一步锻炼手部的抓握能力

轻轻抚摸宝宝的手背,刺激宝宝手部的反射动作。给宝宝准备一些方便抓握的玩具,让他练习抓、握、摇、捏等动作,继续训练小手的握持能力,并且引导宝宝观察和把玩自己的小手。

4~6月龄的宝宝

动作特点会主动抓物体、会撕纸

随着宝宝双眼视力的进步,由视觉引导的触碰技能逐步发展起来,这使宝宝在抓握时比前一阶段更具方向感,能在眼睛的指引下主动张开小手来抓住物体。不过这个阶段,大部分宝宝还无法很灵活地运用手指,对于想要的物品常常采取“五指并用一把抓”的形式,但也有些发展较快的宝宝会用双手撕纸,并有意识地将盖在自己脸上的丝巾拉开。

妈妈培养对策锻炼小手的灵活性

在宝宝伸手可及的范围内,悬挂一些容易抓握、带有声响的玩具,逗引宝宝向左右侧转或向前抓握玩具,以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和准确抓握的能力;引导宝宝将玩具从一只手转换到另一只手;也可以准备一些面巾纸让宝宝撕,以培养手指的灵活性。

7~9月龄的宝宝

动作特点会拿玩具互相敲击

这一阶段宝宝的小手能从“一把抓”发展到“用手指捏住”物体,能用拇指和食指的指腹捡取东西,拿到后,会换手后取另一样东西。9月龄左右时,宝宝小手的控制技能加强,能手脑并用地将积木放进盒子里,再从盒子中取出来;并且懂得将不同的物品合起来玩,如拿玩具相互敲击、堆叠。

妈妈培养对策培养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

准备一些面包片、香蕉丁等大小软硬都适中的食物,让宝宝自己用手抓着吃,以锻炼手眼协调能力。和宝宝玩积木游戏:当他两手各拿一块后,再放一块在他面前,引导他学习如何把抓住的东西放开;把积木放在宝宝刚好够不到的餐垫上,引导他通过拉近餐垫来取得积木;鼓励宝宝双手拿两个玩具对敲,培养手的灵活性。

10~12月龄的宝宝

动作特点会用拇指和食指将小颗粒捏起来

这个阶段的宝宝用手指捏取物品时,拇指和食指的配合已经相当熟练了,能把很小的颗粒物准确地捏起来;想要拿取其它物品时,会主动放弃手里现有的东西,还能有意识地将手里的物品放到桌子上。待12月龄时,有些宝宝能五指并用地握住笔在白纸上涂鸦,还能翻开书本。

妈妈培养对策锻炼宝宝拇指和食指的协调性

让宝宝学习搭积木,套圈和串珠游戏;给宝宝买些婴儿绘本练习翻页并培养阅读的兴趣;练习用拇指和食指将瓶盖打开再合上的动作;把小积木放在布或者纸下,引导宝宝把它们掀开后取出积木。

动作发育有一定的规律,通过各种动作的发育水平,可发现并检查出大脑成熟程度,而手的精细动作发展又可促进脑的发育,特别是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。所以教育家认为:“智慧出在手指尖上。”人们的生活、学习、劳动都离不开手的动作。婴儿的智慧产生于动作,因此家长一定要注意训练小儿手部的动作。

图说天下

分享到微信朋友圈

×

打开微信,点击底部的“发现”,

使用“扫一扫”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