宝宝白天睡得挺好,一到晚上就哭闹不止。搞的家长不知如何是好,使家长尤其妈妈得不到很好地休息。往往闹了一晚后第二天白天又开始大睡,接着晚上又闹,如此周而复始,使得家长们精疲力竭。
今天我通过文字+视频形式记录下来,作为各位家长认真学习思考的资料。
*大家也可以文末加入我的知识星球,学习37年临床育儿知识文章。
其实,问题大都是出在喂养方面,特别是刚出生头两天,由于种种原因(多误认为宝宝不想吃或在睡觉),在白天时没有多喂哺宝宝,一味任宝宝睡觉(其实除深睡眠外都可以喂哺),这样以来宝宝到了晚上自然就要吵着要吃(家长常觉得吃不饱似的),由于晚上多吃少睡,故第二天白天又多睡少吃,形成恶性循环!
所以在白天时一定要多喂哺(客观上让宝宝少睡了),这样到了晚上自然就会多睡少吃了!也就会减少所谓的"吵夜"了。当然,夜晚哭闹还有别的原因,如夜间鼻塞加重,肠痉挛等,但大多黑白癫倒都是白天埋下的"祸"。所以白天应加强喂养就会纠正许多所谓的"夜哭郎"!
宝宝晚上一惊一乍,突然就哭?
很多家长,特别是初为父母的发现,刚出生不久的宝宝睡觉时,四周有点动静,常常会一惊一乍的,有的发作频繁,甚至会因此惊醒哭闹,让家长们很担心。
其实,这在新生儿期很常见,绝大多数情况下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。由于宝宝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全,受到外界声音或震动刺激后,使刺激波及到大脑控制的四肢肌肉神经纤维上,引起四肢的运动。
有时没有四周的刺激,在浅睡眠时宝宝也有惊动现象。我们观察到,新生儿尤其是出生的头几天惊动更明显,可能还与分娩方式有关,手术产的多一些,而顺产的伴有头颅血肿等一些有产伤的发作也多些,这可能是分娩刺激弱(手术)或刺激太强的(有产伤)更易出现惊跳现象。
大多情况下,只要宝宝精神吃奶好,不频繁发作就无需担心!
其实,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宝宝,通过对孩子不同的哭声就可以判断宝宝是饿了、困了、渴了、不舒服(如鼻塞、过冷或过热、疼痛等),还是需要爱抚。
宝宝哭闹原因合集
①大多数情况下,哭多半是表达饿了,如果给予吃能很快安抚下来就说明判断正确。
②很多情况下妈妈喂奶时,宝宝因为衔接不良也会哭闹不安,或因鼻塞重只能放开奶头大声啼哭。
文末加入星球,搜索【衔接】
③有时因喂养不当吞入过多空气,乳糖不耐受,牛乳蛋白过敏等导致腹胀和肠绞痛而引起哭闹。
文末加入星球,搜索【肠胀气】
④典型的婴儿肠痉挛发作时,表现为持续的、难以安抚的哭闹,可伴有呕吐、面颊潮红、腹部胀而紧张、翻滚、双腿向上蜷起等症状,这些症状可因肛门排气或排便而缓解,可反复发作并呈自限过程,多发生在下午和夜晚,有时可持续数小时,民间所谓的"夜哭郎",哭闹"一百天",可能就属于婴儿肠痉挛。
最后总结来说,婴儿过度哭吵给父母带来不安,对哭闹的宝宝切忌采取不理会,长时间的大哭不但可能会引起脑损害(如大于20分钟导致呼吸性碱中毒),还会对宝宝造成心灵伤害。
家长不可用不耐烦的态度对待新生儿,你的不良情绪也会影响孩子使他烦躁不安甚至哭闹不止。
以上事例说明,其实大家不需要有多少医学背景知识,只要静下心来,用心思考一下,都可以分辨出很多错误的育儿观念!
打开微信,点击底部的“发现”,
使用“扫一扫”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。